网友评论
2008-12-03邱琳

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展将于2009年6月在沪举行

关于SANV
SANV中国(上海)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展览会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以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货主、船东、港口为主的大型国际性专业会展,SANV作为中国及亚太地区首个大型国际性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专业展览会,展商来自中国及亚太地区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行业顶级的实力品牌企业。展会积累了强势行业资源和品牌基因,堪称中国及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更多信息,请访问SANV官方网站:www.sanvexpo.com
2009中国(上海)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展览会在整体策划与执行当中更加贴近真实的市场需求。期望与您相约在2009年6月8-10日,国际航运中心——中国上海!

邱琳 项目经理
KingLeap公司项目营销中心
Tel: 021 5878 5688-813
MP: 013122396855
Fax: 021 5878 9886
E-mail: anny.qiu@kingleap.com

2008-11-25alphonso

不知道这样的寒冬要多久才能返春。。。

2008-11-17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刘斌 博士/教授

  美国金融危机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的消费者信心,使进口急剧萎缩。美国商务部2008年11月13日公布的就业人数显示,失业人数已达51万,创2001年以来的最低。德国的出口型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5%。日本的出口速度呈现明显趋缓。澳大利亚的铁矿和煤的出口明显减缓,预计2009年GDP增长仅为2%。

  中国的出口贸易第四季度将出现大幅缩减。珠三角地区的小商品出口的减退将继续北上,沿沿海地区往东南沿海向长三角地区蔓延,在未来半年到一年里将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美国金融危机始发于2007年,2008年爆发,2009年将是对实体经济影响最严重的一年;如果消费者的信心下滑能因为各国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而恢复,出口贸易才能够恢复,否则将陷入更严重的全球衰退。出口贸易的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小出口企业,可能出现倒闭风潮、失业浪潮。无论如何,以出口为导向的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将面临严重考验。

2008-11-13二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
针对这种状况,当时我国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道理说,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或通货紧缩趋势时,一般是同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当时的情况不一样,货币供应存量偏多、企业贷款需求不足,只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个政策应该最早是由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提出的。
实施时间从1998年到2003年8月23日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为止。

2008-11-13大连海事大学

请问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8-11-13SDsdsa

老部长说而话肯定是要完全考虑的。但是往往每次金融危机的时候能够体现中国政府的中央集权,中国政府说不借给国外政府外汇储备就不借,以后我们修路,修桥,给人民盖盖体育场,都用美金!

2008-11-13中远集团而我国特如果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航运业界进入“冬天”的说法其实是赞同,他一直认为这次海运市场急剧下滑,并非是正常海运周期的下滑,也不是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然发生的问题,而是美国金融海啸引起的投资者、投机者、外贸商人、货主产生一种恐慌的心理。由于大家暂时停止一些投资活动,因此对行业的需求一时显得不足。随着美国救市计划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局面就会改变;航运市场下降得快,恢复得也快。这次发生在美国的金融风暴对美国来说是场危机,但对中国是个机遇,并且这场金融危机对航运企业、航运市场只是暂时的危机。

2008-11-13船东老大

上港集团总经理陈戌源都说2009年或许将成为近10年以来航运业的最低谷。在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浪潮中,大的造船企业的抗风险还是很强的,因为他们的定单往往都排到了2013年以后,受到最大冲击的应该是船东。而航运业的新型合作伙伴将会有金融家、设计者和造船商、船东、修船商、政府协调人和船级社、市场与贸易分析师以及承租人等共同组成,船东在不断更新船舶运营的实时信息的同时,获取提高对船况、历史、提高设计的潜在风险及验船计划的意识,同时对承租人具有更大吸引力。

2008-11-13?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直接影响到航运市场,银行已经大幅收紧对航运公司的融资信贷。船东想借钱都被银行拒之门外,非常困难。

2008-11-13dfgfg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呈现加快态势。”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人民币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去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高居不下等,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影响。”   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趋势非常明显。在2008年3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1:1后,“破7”就已经在预料之中。6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果然破7。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累计升值4.47%,而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6.5%。虽然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美元贬值”是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飙升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参照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元持续走跌,而且美联储近期的连续降息也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   二、人民币的对美元升值的过程   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给中国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决定对人民币升值,这一决定使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从8.27跌到了8.0这一重要关口,“7元”时代正在逼近,05年升值幅度达到3%左右。   1.1人民币平稳升值阶段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了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在这一年里注定会以更加富有弹性的方式增长。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进入了7元时代。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在这一时期不断上升,是与全球的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的经济明显衰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增强,这令国际美元市场全面走跌,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   1.2人民币加速升值阶段   从2006年7月19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真正进入“7”的轨道,开始加速升值。人民币汇率破八后,并没有减轻人民币汇率未来继续升值的预期,反而加快了升值速度。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12月1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到达7.8074。   2007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更是明朗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不断的涌现出像海尔这样的知名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中国对外出口,吸进了大量的外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增强了国际友人上对中国的信心,他们相信人民币,愿意使用人民币,这给人民币提供了巨大的升值空间。第二方面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加强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潜力,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5545,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这意味着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35%。2007年12月2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再破7.33关口,以7.3261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2008年初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及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令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也加剧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料。国际汇市美元大幅下跌,导致国内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升值。1月3日人民币汇率就显示出持续升值的势头。继首个交易日突破7.3关口后,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连突破7.29和7.28两大关口,以7.2775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单日升值幅度高达221个基点。在2007年度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创下新高的同时时,人民币的汇率也在大幅度走高,以7.2672中间价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单日涨幅达133个基点。虽然贸易顺差的规模并未出乎大家的预料,但是对于人民币的升值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6月25日美联储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并未给出将很快加息的信号,当天纽约汇市美元对多数主要货币比价下跌。 在为期两天的利率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保持在2%不变。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美联储提到了通胀风险上升的问题,声称这有可能导致加息。但由于其语气不坚决,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强硬,分析家对美联储最早在8月份加息的期望降低,使美元上升乏力。6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破7,达到了6.9356,从此进入了6元时代。此后虽然汇率有升有降,但是总体上来说,人民币对美元还保持着持续上升的状态,到目前为止(11月1是)到达的6.8258。 虽然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一点反弹的迹象,引起了非美货币的普遍下滑,人民币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在多日内稳定在6.83关口附近,波动有所收窄,这体现出监管当局稳定市场的意图。 中国建设银行外汇交易员刘汉涛认为,一旦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大格局下,将会形成资金外流的趋势,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不小压力。因此,预计在全球市场秩序没有完全恢复前,中国应会继续全力稳定市场,短期内人民币将持续在一定区间震荡整理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3.1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压制出口企业的利润。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之际,人们越来越关注由此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   首先,人民币的升值会给部分企业,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据2007年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数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如果今后一年内人民币升值相比去年速度不减,那么,有36.8%的企业经营认为产出口“影响较大“。虽然人民币给企业的产品出口带来一定影响是客观事实,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讲,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产品结构也有着明显的好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严重的次贷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弱化了相关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预期未来出口利润和出口订单将有所减少,所以,今后企业面临的挑战,依然是非常严峻的。   3.2人民币升值对抑制物价上涨的影响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由于近期美元的不断贬值,与美元有关的商品,包括石油、钢铁、铜、矿石、粮食等价格持续上涨或高位运行。这些价格的上涨也传到了国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抵消一部分上涨的进口成本,抑制国际产品价格增长的传递效应。。“加快升值以抑制通胀。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货品价格则变得相对便宜。”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解释说。(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刘璐)

2008-11-13sdf

一雷曼公司的简介: 1.1雷曼公司的简介雷曼兄弟公司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是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在华尔街5大投行中,雷曼公司代表了固定收益产品的设计、交易和管理的最高职业水平,有着业内公认的垄断地位。雷曼公司不仅在美国国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全球金融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全球48座城市的办事处组成网络并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雷曼兄弟公司--全球性多元化的投资银行,2000年,被《商业周刊》评为最佳投资银行,整体调研实力高居《机构投资者》排名榜首,《国际融资评论》授予的2002年度最佳投行 1.2 雷曼的主要业务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NYSE:LEH)于1850年创办,是一家国际性金融机构及投資银行,业务包括证劵、债券、市场研究、证劵交易业务、投資管理、私募基金及私人银行服务。亦是美国国库债券的主要交易商。主要子公司包括Lehman Brothers Inc、Neuberger Berman Inc.、Aurora Loan Services, Inc.、SIB Mortgage Corporation、Lehman Brothers Bank、First Heights Bank及Crossroads Group.。公司发展至今,发展形成了雷曼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三大业务板块。2008年,雷曼兄弟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財富500強公司之一。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1.3雷曼兄弟公司158年的光辉历程: 1850:雷曼兄弟公司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 1858:纽约办事处开业 1870:雷曼兄弟公司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这是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1887: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赢得了交易席位 1889:第一次承销股票发售 1905:管理第一宗日本政府债券发售交易 1923:承销1.5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债券,为关东大地震的缮后事宜筹集资金 1929:雷曼公司创立,该公司为一家著名的封闭式投资公司 1949:雷曼公司建立了十大非凡投资价值股票名单 1964:协助东京进入美国和欧洲美元市场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政府发行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0:香港办事处开业 1971:为亚洲开发银行承销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3:设立东京和新加坡办事处提名为印度尼西亚政府顾问 1975:收购Abraham& Co.投资银行 1986: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8: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9:曼谷办事处开业 1990:汉城办事处开业 1993:北京办事处开业为中国建设银行承销债券,开创中国公司海外债券私募发行的先河为中国财政部承销发行海外首笔美元龙债 1994:聘任为华能国际电力首次纽约股票上市的主承销商,经办中国公司最早在海外的首笔大额融资(六亿两千五百万美元) 1995:台北办事处开业 1997:承销中国开发银行的扬基债券发行,这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首次美元债券发行 1998: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500指数雅加达办事处开业 1999:与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战略联盟,为零售股民提供投资与调研服务与东京–三菱银行就日本并购事宜建立联盟 2000:墨尔本办事处开业,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NZ”)建立了战略联盟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0周年纪念 2001: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 2008: 9月15日由于陷于严重财务危机,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这个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二雷曼的倒闭 2.1雷曼倒闭的原因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个经历过1929年股市崩盘,两次世界大战,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被纽约大学金融系教授罗伊•史密斯甚至称之为“有19条命的不死猫”的传奇巨人,没能继续谱写不死神话,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事实上,雷曼破产的根源在于多元化。雷曼为了追求多元化的利润增长,进入了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地产投资等多个业务领域, 2002年以来,雷曼开始努力拓宽抵押贷款发放业务。2004年至2007年,雷曼陆续收购了多家抵押贷款银行并发放、持有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市政和其他资产抵押贷款,还增设了一个专门投资于地产投资基金(REITS)的小组。尽管公司高薪聘请了专业人员,但是公司还是在经营模式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就是将证劵公司的高杠杆经营模式强加于商业银行等传统业务,导致这些高风险业务的资本准备严重不足。其次,美国政府也不救。美国财长保尔森曾表明并不愿意动用政府资金拯救雷曼,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信心不足,对未来美国经济的走势不能很好的把握,其次是因为在雷曼发生危机之前,为解决房地美和房利美所引起的“两房”危机,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方面的空洞已经很大了。美国政府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拯救处于泥潭中的雷曼。而格林斯潘也表示,有关方面只能在政府援助之外寻找解救雷曼兄弟公司的办法,否则只有破产清算。作为雷曼公司的CRO富尔德成为这场金融风暴的牺牲者。 2.2雷曼倒闭对经济的影响 2.2.1雷曼的倒闭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 震动了全球的金融市场。美股周一暴跌,道琼斯指数创“9•11”以来单日最大下跌点数与跌幅,全球股市也随之大跌。 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或许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来临。一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也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欧洲各国, 根据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3日公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面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指标的全面疲软,欧洲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且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来说,面对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的来临,本国经济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方面要预防发达国家像本国转嫁危机,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刺激本国的经济。 2.2.2雷曼的倒闭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雷曼的倒闭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使身在东方的中国也不能幸免。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金融业。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拥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包括51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两房”大约4440亿美元的机构债。大量的外汇储备使得我国能够从容面对这场金融风暴,但是我国外汇储备必然面临缩水风险,数千亿人民币流失。除外汇储备贬值外,华尔街金融风暴还波及我国诸多金融机构直接产生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已经有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如上银行合计持有债券以及风险敞口的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受雷曼公司倒闭的影响,中国股市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受美国股市下跌的拖累,世界各地股市都纷纷应声下跌。就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银行股票受到沉重打击,持有雷曼资产的7家上市银行,当天都皆将近跌停。沪市股指跌破2000点的心理大关,同比年中的最高点6700多点,降低70%左右。 作为与金融业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冲击波中亦备受牵连。导致到多数消费者都对楼市失去信心,对经济持下行预期,导致楼市低迷,好多楼盘都乏人问津。综上,华尔街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业的波及不容小觑。然而,影响远不止此。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那么,下一步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参考文献: 1.“次贷”冲击波殃及中国 house.focus.cn 焦点房地产网 2.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http://money.163.com上海证劵报 3. 雷曼公司破产预示着什么http://news.xinhuanet.com/人民日报海外版 4. 从雷曼公司案看全球金融危机http://www.cnstock.com/ 上海证劵报 5. 华尔街:引发全球经济萧条的"暴风眼"http://www.csh.gov.cn/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6. 雷曼破产 全球崩溃http://finance.jrj.com.cn/《环球财经》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郁博 )

2008-11-13derrrftf

  1.BDI指数简介   BDI(Baltic Dry Index)是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的简称,它反映的是整个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走势,由处于伦敦的波罗的海航交所负责发布。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波罗的海航交所于1985年开始发布日运价指数——BFI,该指数是由若干条传统的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按照各自在航运市场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构成的综合性指数。1999年,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取代了BFI。BDI指数起先由不同航线的运价综合计算所得,经过不断的航线和船型调整,现时由BCI、BPI和BHMI 根据确立的原则综合计算而来。   BDI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领先指数,近乎起着世界经济晴雨表的重要作用:若该指数出现显著的上扬,可推测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贸易往来火热,反之同理。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迅速增长,海运业也借此良机实现了快速繁荣。中国对铁矿石和煤炭进口的增加,亦被干散货市场誉为“中国因素”,成为支撑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强的重要动力。   2.BDI指数走势分析   2003年,BDI指数还只有不到3000点,而到了2004年,该指数翻了一番,达到6000点以上。从2004年到2007年,BDI指数继续一路攀升,从6000点上升到11039点,涨幅接近200%。自07年下半年以来BDI指数出现剧烈波动,而2008年开始至今 BDI所上演的“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使2007年的波动与之比起来当真是小巫见大巫。(见图2-1)   2.1 2007年年尾狂涨谢幕   2007年下半年BDI指数节节攀升,明显偏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运力紧张和FFA(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远期运费协议)的炒作。   从干散货运力供需来看,近年来造船市场的船台紧张,船东为追求更大化的利润,使集装箱轮、油轮和LNG等利润率更高的订单得到优先满足,而对于散货轮的运力投放则相对较少,所以干散货运力扩张跟不上需求增加的步伐是BDI上涨的原因之一。在国际干散货运输中有一半以上与钢铁有关,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业,2007年国际铁矿石海运费上涨明显,涨幅甚至超过铁矿石本身。   FFA买家和货主的博弈,成为刺激BDI指数上扬的另一关键因素。FFA作为一种运费风险管理工具,在运费套期保值中,早前看空市场的机构和公司都损失巨大,导致市场看多行情高涨。由于运力紧张导致运费上涨,因此航运企业一般都会在FFA上有所投入,市场炒作成为带动BDI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   2.2 2008年伊始一路下滑   进入2008年后的BDI指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相继跌破9000点、8000点和7000点的整数关口,在1月9日以后,BDI指数“兵败如山倒”,每天以300点左右的跌幅往下走,特别是在2008年1月17日,BDI指数创下了443点的单日最大跌幅。   中国从2008年开始对从国内出口的工业品或半成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甚至是提高包括钢铁等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导致中国对国际市场货物出口大的幅度减少,并且直接影响到国内对原材料产品进口的增长幅度。从这一角度考虑,2008年海运市场供给增长预期会快于需求的增加正是造成当时BDI等海运指数或价格大幅下跌的主因。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海运运费在那之后一段时期也将持续面临降价的压力:从钢铁市场看,中国从一个3000万吨/年的钢材进口国转变为一个5000万吨/年的钢材出口国,钢材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钢材需求的增长速度;此外,铁矿石的年度谈判陷于僵局也对BDI指数的下跌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供应商报价过高谈判叫停,此举导致铁矿石货主不愿发货,进而使铁矿石运量减少,两方面原因最终给海运费带来进一步下降的压力。   2.3 2008年2月峰回路转   然而就在人们对航运市场忧心忡忡的时候,BDI指数突然峰回路转开始反弹,从1月29日的低点5615点一路上扬到2月15日的7355点,3月的头一周更是连升七天,突破了8000点大关。BDI指数此次的强势反弹主要是受到宝钢和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续签10年铁矿石合同的消息刺激。中国春节结束后的航运又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传统航运淡季逐渐退去,市场预期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并没有减缓,因此航运市场的投资热度逐渐被激起,船东对市场的信心逐渐增强。   2.4 2008年5月扶摇直上   2008年5月20日,在经历大幅震荡后BDI指数连续多日扶摇直上,续写历史新高,创下了11793点的历史最高点。从1月29日产生的今年最低点5615 点算起,BDI 指数已上涨110%,单月上涨48%。分析其原因自然离不开当时发生的一些支持干散货市场走强的事件:其一,继澳大利亚及巴西等港口长时间塞港后,中国的港口也出现了压港的迹象,这将消耗部分有效运力;其二,四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建筑用钢需求;其三,地震后处于安全考虑,部分煤矿等关闭,中国将进一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并使得周边国家加大从远距离的美洲进口煤炭的数量;最后,5 月15 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呼吁中国钢铁企业和进口铁矿石贸易商在力拓未认真履行长期贸易合同的情况下,抵制力拓现货铁矿石,如此则将增加从远距离的巴西的进口量。以上这些因素都对BDI指数一路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5 2008年6月大幅波动   随后BDI指数开始大幅向下调整,6月12日单日下跌幅度超过8%,从6月17日开始,BDI又趋于稳定。此时BDI的大幅波动主要是澳洲铁矿石企业大力干预造成的。由于澳洲方面希望获得更高的海运差价补偿,因此在市场上大规模阻产,导致国际干散货运力紧张,从而推高了BDI指数。而随着澳洲方面与中国钢铁企业谈判逐渐明确,澳洲希望今后运输时能够以较为平稳的运费来发货,因此又大规模释放运力。   2.6 2008年8月至今狂泄千里   2.6.1暴跌风云   经历了两个月的震荡下行之后,自2008年8月下旬截至目前,BDI指数已狂泄千里。此番暴跌之速度和幅度史无前例,航运市场一片“血雨腥风”,BDI指数以惊人的速度分别破了3000点和2000点。随着金融海啸对国际干散货市场的负面效应逐步放大,BDI指数于10月28日跌穿千点大关,较今年5月出现的高位11793点回落91.7%;11月3日报收827点,创十年新低。   2.6.2原因分析   这一轮的暴跌,可以归因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全球干散货运量需求减少。   目前,全球干散货运量中,第一大头是铁矿石,其次是煤炭,随后是粮食等。而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约50%来自中国,所以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对BDI来说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2008年7、8月份中国粗钢产量增速下降明显,分别仅为8.81%和2.37%,远低于2002年以来同期的增速,主要是奥运减产因素导致。9月份以后钢厂产量非但没有恢复,而是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归结于宏观经济需求放缓导致钢材价格下跌,中小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另一方面,铁矿石价格的增长也抑制了需求,9月中旬,中国钢铁企业拒绝同意巴西淡水河谷的单方面提价行为,巴西淡水河谷方面停止对中国矿船装货,而且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大,消化这部分的库存铁矿石也需要一段时间。故此航线上铁矿石运量需求骤减。此外,油价不断下跌导致各国对煤炭的需求量随之下降,煤矿的海运需求也大幅减少。   其二,运力的急速增长。   目前很多船交付时期集中在明年,运力将大大超过运量的增长。根据相关机构统计,2009年干散货市场将有约6100万载重吨的新船运力投放,2010年有接近1亿吨运力投放。现有全球干散货总运力为4.04亿载重吨,预计在没有变数情况下,今年全年相比去年运力增加在7.5%,而2009年预计运力年增加14.7%。尽管造船市场出现延迟交付等情况,但2009年仍有大批运力投放市场,需求下降与供给增加的双重压力令市场担忧情绪短期难以缓解,供过于求的预期使得干散货运输在未来依然不被市场看好。   其三,金融海啸的波及效应。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大幅缩减资产和负债规模,回避杠杆业务,在干散货市场上的投机力量战线收缩,纷纷撤出,参与者减少导致市场低迷,BDI指数在波动中难以保全自身。   3.结语——何时柳暗花明?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对航运业景气度有较大打击,相对而言,国际干散货航运行业未来的波动会明显加大,特别是在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松动的情况下,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速将大幅放缓,再加上新船供给规模空前,市场压力可想而知。但与此同时,BDI低位运行的情况下,运力的供给也相对下降,金融危机使得船舶融资难度加大,将有一半的船无法交付,这也许能对BDI指数的下跌提供一定的缓冲。   如今BDI指数令许多人有种绝望和走投无路的感觉,然而“山穷水尽”的时候也往往就是转机出现的时候,即使前景不够明了,我们依然可以充满这样的信心:金融危机泡沫的破灭从另一角度孕育着新经济的诞生,当全球经济再次复苏的时候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万 众)

2008-11-13dsfd

一 道琼斯指数的由来及发展 1.1 美国股市的起源 1792年,24名纽约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约定以后每天都在此进行股票等证券的交易。1817年,由于市场日渐活跃,于是参加者组成了纽约证券交易管理处。1863年,它正式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便是美国股市的起源。 1.2 道琼斯指数 1.2.1 道琼斯的由来 1882年,道(Dow)与好友琼斯(Jones)在华尔街15号创办了道琼斯公司。1884年7月3日,道为了追踪股票市场推出了一项包含十一种股票的指数。其中包括九家铁路公司和两家汽轮公司的加权平均价格。1889年7月8日,《华尔街日报》诞生了。一百年后,道提出的平均指数以及登载它的《华尔街日报》不但影响到整个华尔街,而且还影响了整个世界。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计算并对外公布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数(DJIA),当日指数为40.94。 为了适应科技进步与股市发展的需要,现今道指30只成份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定义的工业股,如今的道指取样已经覆盖了整个美国股市中最优秀的蓝筹股,并包含了金融服务、科技、零售、娱乐以及生活消费品等多种行业。作为样本,它们是各个行业的龙头或代表,这些样本股拥有最广泛的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1.2.2 道指的发展 一、30年代大萧条“吃掉”道指33年的“积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从40.94点艰难起步。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历史最高点位381点。20年代的定金交易使得全美国人都能像金融大腕们一样投资股票,甚至擦鞋匠都在投资。这一时期也是美国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股市一路顺风, 然而,正当美国人民沉浸在繁荣与幸福之中不能自拔时,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危机正在悄悄逼近美国人民。1929年的经济大崩盘开始于10月24日星期四的抛售狂潮,结束于10月29日的彻底崩溃。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个“黑色星期二”,10年的发展在几天之内毁于一旦,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4%,几十亿美元一下子全消失了。正是以此为导火索,拉开了30年代世界性大萧条序幕。随后,道指伴随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点收盘。从40点出发,33年涨至400点附近,接着只用两年半的时间便狂跌至“原点”。后人也称之为“大股灾”。大股灾、大萧条,让富有的美国人几乎在一夜之间沦为了“穷光蛋”。 二、重铸基石:40年后道指首破1000点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人从“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来,重新审视必要的法制与宏观调控。大萧条永世难忘的“痛”让美国人对金融业开始实行最严厉的管制,包括加强金融立法、分业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险等举措。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中“渔利”,使美国成为真正的、绝对的世界霸主,而且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同步增强。 60年代的“黄金十年”将美国经济带上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高潮终结的标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点。这是道指的第一个“千点”,从道指诞生时算起,花了76年的时间来攻克这1000点大关。由此可见,这一千点的基石的确是够扎实的。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泡沫及通货膨胀已积聚到相当程度。于是,从7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滞胀”时期。高通货膨胀伴随高失业,经济滞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国利率水平高达15%以上。为此,刚上千点不久的道指又面临着巨大的大跌考验。1973年与1974年之间,世界石油出口组织把原本被他们所控制的石油的价格提高了4倍,使原本完全依赖有限廉价原油的某些美国工厂、汽车产业、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道琼斯就像温度计一样,第一个预测到了这场经济风暴。接着,这场风暴使人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股票竟跌落了85%至90%。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点上方,几乎吃掉1956年以来的战果。好在自大萧条以来,美国股市一直处在严加管制的状态,泡沫与风险才能较快的顺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点之上。但由于美国经济并未真正好转,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点的下方,从1977——1982年的5年间,道指一直在800点之上、1000点之下作窄幅整理。从1972——1982年的10年间,除1974年与1975年之交有过短暂的下落外,其他时间均保持在800点以上运行,这应该再次证明了美国股市在严厉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个“黑色星期一”考验道指:有惊无险 1982年,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的阴影,国民经济景气指数开始上升。当年底,道指再次稳稳地站上1000点关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点。随后一路继续飙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点大关。随着计算机的时代迅猛到来,它能以数亿千兆的速度完成交易,并把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人们为计算机设置了一种永无失误的程序以确保意外情况发生时市场不会受到影响。1987年10月20日,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都失败了。黑色星期一,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天。因为那儿没有市场,被称作“自由下跌”。自由下跌,简单地说就是价格一直下跌,没有任何买家。仅仅一天道琼斯丧失其价值的23%,数百亿美元消失了。1987年,所有的人都开始卖,卖掉所有能换成现金的东西。别分析它,也别考虑价值。当星期一道琼斯指数猛跌到508点后,担心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人们只需等到星期三开盘,便会知道道琼斯指数已经开始强劲反弹。它曾经用了25年的时间从1929年的崩盘中恢复过来,而这一次却只用了两年半。 这一次股灾的有惊无险,应该主要归功于三大因素:一是美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增长,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二是美国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时间始终在1000点以下“筑底”,牢牢夯实的基石,是美国股市大厦后来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点后,仅有两次回探的记录;1500点更是一次性通过,没有出现过任何反复;2000点也仅在1987年和1988年有过两次短暂的反复。这是美国股市“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股市低风险的表现。三是美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来自全球一流的企业)实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然具备一流的投资价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正是美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它们优良的投资价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与投机风险。 80年代末,道指继续保持了向上的趋势。应该说,道指与美国股市的一同成长并不断长大,这除了归因于成功的市场监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资价值,让投资者与股市共享国民经济的繁荣与成长。 四、持续增长的“新经济”将道指送入向上通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驱动,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长达100多个月的持续增长,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个“长周期”经济增长。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节节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惯性继续发力、不断通关。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点;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点;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点;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点;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点;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点;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点;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点大关。 2000年1月14日,道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1723点。截止2001年“911”发生前,道指从3000点一路上涨至10000点之上,其间的各个“千点”整数关口,均为一次性通过,几乎没有出现反复。由于美国股市随经济持续了100多个的月的上涨,泡沫成份逐渐显现,上涨已有些过头。于是,正常的技术回调随之开始。道指连续下穿11000点和10000点关口,并且于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点。正当美国股市技术性回调至关键点位时,让美国人最不信的大事件发生了,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911”不仅让美国人意外,更让世界为之震惊,全球股市也为之恐慌。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美国股市从“技术回调”转换为“恐慌下跌”。“911”后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点,并直逼8000点关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点。 2001年底,随着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发动的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股市人气开始重新聚集,道指于2002年3月19日再上万点,达10635点。但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经济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导致道指从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间曾三次下穿8000点。但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点,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点。2006年5月9日,收于11640点,离历史最高点位11723点仅一步之遥。二 2007-2008道琼斯指数的变化大事记附图: 2.1 2007美国股市 2007年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连破13000点、14000点整数关口,道琼斯指数涨幅达7.92%。更令投资者欣慰的是,2007年道指首度突破并站稳13000点大关,其后又两度突破14000点,并于10月9日创出14164.53点的历史最高收盘纪录。但同时纽约股市于2月27日,受新兴市场暴跌等因素影响,纽约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道指盘中一度深跌546点。 3月13日,次贷危机首次波及美国股市。当天,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致使道指重挫243点。持续的抛售压力打压道琼斯工业指数14日盘中跌破12,000点,这是07年迄今以来的首次。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6月22日,道指再次出现超过180点的下挫,原因是有消息称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次贷投资损失。 7月19日,IBM发表财报说,由于公司软件业务表现出色以及服务业务有所改善,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为6年来的最大季度增幅。此外,美国银行、朱尼珀网络公司等大公司的季度财报同样喜人,对美股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纽约股市19日忽略了美联储主席讲话造成的负面影响,三大股指全线飘红,其中道琼斯指数终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但在随后一个月内,由于美国信贷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不断有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以及金融企业涉足抵押贷款业务败绩累累的消息公布,纽约股市跌声一片。8月16日,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道指一度暴跌343点,至12455.92点。从14000点至此,道指一路下跌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每天动辄几百点的跌幅使投资者惊慌失措,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8月17日是纽约股市下半年的一个转折点。当天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帮助恢复金融市场稳定。受到这一利好消息的影响,纽约股市当天大幅反弹,道指上涨超过230点。由于发达国家央行纷纷介入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得到鼓舞,纽约股市大涨小回一路攀升,并在10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但是随着花旗、美林等华尔街巨头相继公布亏损的财务报告,加上房地产持续不景气,美国消费开支受到影响,从10月下旬开始纽约股市再次下探,金融类股票领跌。自8月9日至30日,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以防次贷危机恶化。9月18日,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以及可能的经济衰退后果,美联储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从此,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0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工厂、矿业和公共事业企业在内的美国工业生产6月份增加0.5%,是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此外,美林、强生、可口可乐等公司二季度业绩超过预期以及化工界再传巨额并购交易等也刺激股指上扬。受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带动,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17日盘中一举突破14000点大关,距离其跨过13000点关口仅57个交易日。 2007年10月21日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消费开支增长1.1%,增幅远大于10月份的0.4%,也是2004年5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美林证券可能获得来自新加坡国有投资商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5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从而为面临巨大资产减记困境的美林证券注入新的活力。美国通信业巨头RIM公司当天也宣布,公司第三财季盈利大幅增长一倍多。这些消息推动了纽约股市金融板块和科技类股票的上涨。 2007年10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从4.75%调到4.50%。同时,美联储还决定将贴现率降低0.25个百分点,降至5%。当天纽约股市盘中曾明显波动,但在收盘前,对美联储降低利率消息的利好评论使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走高。 2007年底高盛和美林证券仍然预测,美国经济2008年衰退的概率大约在30%到50%。但对于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高盛和美林证券都认为不会随美国经济一道下滑。房地产、信贷市场以及居高不下的油价是影响美国2007年经济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美国股市的问题。不过,由于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与之有商业往来的美国企业会从中受益。即使美国经济走缓,美国股市也不一定不好,因为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中的很多企业都在新兴市场有投资与合作。接着2008年到来。 2.2 2008年美国股市 2008年1月4日美国股市出现出现大跌。道琼斯指数下跌256点,跌至12800点,跌幅1.96%。岁末年初,美国没有任何一项经济指标令投资者相信美国经济不会陷于衰退,油价突破100美元,更加剧了市场的忧虑情绪。美国十二月份非制造业指数由十一月的54.1下降至53.9;非农业支薪人数增幅小于预期,JP摩根调低英特尔投资评级。 2008年1月18日道琼斯指数收盘重挫306.95点,至12159.21点,跌幅2.46%,该指数在2007年取得的涨幅丧失殆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贝南克在对国会发表的声明中再次强调了信贷市场对美国经济构成的风险,并指出通货膨胀仍是令人担忧的问题。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公布,该地区1月份制造业活动出现大幅萎缩至2001年9月1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和金融困境正在对超过五年的牛市构成威胁。1月份股市下挫,部分是因投资者对美国消费者及房屋业主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并将因此控制支出的担心日益加剧。而消费者支出及房屋业主的支出则是2002年至2007年底股市牛市的主要推动力量。更糟糕的的是,信贷市场持续低迷,大型银行及信贷商不断出现巨额亏损。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周四收盘下跌5.64美元,至49.45美元,跌幅10%。花旗集团下跌1.28美元,至24.96美元,跌幅4.9%,盘中创下52周最低点。Ambac Financial暴跌6.73美元,至6.24美元,跌幅52%;MBIA暴跌4.18美元,至9.22美元,跌幅31%。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下跌3.40美元,至54.66美元,跌幅5.9%, 2月12日,为避免房贷违约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提出“救生索计划”,以帮助那些因还不起房贷而即将失去房屋的房主。次日,布什正式签署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大幅退税,刺激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3月14日,美联储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 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 7月14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过去一周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 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2008年8月8日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先后如期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美元兑欧元汇率出现近八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此外,市场担心全球经济减缓将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原油需求下滑。8日纽约市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近5美元,收于每桶115.20美元。受此影响,零售和运输板块增长强劲并推动道琼斯指数大涨了300点。 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发生。 9月10日,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55%的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处境艰难的房地产资产。 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已与另一家证券巨头美林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届时美银将超过花旗集团,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 2008年9月28日,美国国会原则上同意批准的金融拯救计划,允许分阶段使用7000亿美元用于救市。就在市场对救市计划充满希望时,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8对205票否决了该法案。道琼斯指数直线下跌。同时美联银行被收购和欧洲两大金融机构国有化加剧了市场对金融风暴将席卷全球的忧虑情绪,2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历史性地狂跌近800点。 投资者情绪紧张,力图寻找安全的避风港。29日黄金期货大幅攀升,而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重挫了9.8%,导致能源板块紧随金融股,位列标普500十大板块跌幅的第二位,其跌幅创1989年以来之最。 2008年10月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最高下跌七百九十七点,这个数字,超过了上周一刚刚创下的单日下跌七百七十七点纪录。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最低跌至九千五百二十五,这也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四年来首次跌至一万点重要关口之下。恐慌性的抛盘造成周一最高时约有二点五万亿美元市值蒸发殆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当天共有五千三百多只股票下跌。相比二00七年十月高峰时,股指下跌了约百分之三十。全球性的资金紧张是周一美股下跌的重要原因。 2008年10月7日,由于对信贷危机加深的恐慌导致投资者持续抛售股票,当日纽约股市连续第五天下挫,标准普尔指数五年来首次跌破1000点。道琼斯指数和标普今年已分别下跌了29%和32%,创1937年以来之最。  2008年10月9日由于投资者担心汽车、保险以及能源行业将成为信贷危机的下一波牺牲品,纽约股市三大指数9日再次暴跌,其中道琼斯指数跌破8600点创出5年来的新低。 当天,能源、保险和汽车类股遭到市场大肆抛售。通用汽车公司由于市场传闻评级公司标准普尔考虑下调其级别而导致跌幅超过30%,福特汽车也因评级问题下跌超过20%。 到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下跌678.91点,收于8579.19点,跌幅达到7.3%。 2008年10月20日,由于能源公司财报好于市场预期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支持美国政府采取新一轮激励计划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20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攀升,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400点,但市场的成交量十分有限。 股市波动、经济衰退正在使一代想在退休后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的愿望变得不可能实现。 2008年10月22日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疲软将影响企业盈利前景感到担忧,22日纽约股市连续第二天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500点。能源和原材料板块再次领跌大盘。市场担心经济放缓将导致能源需求下滑,22日纽约市场国际原油期货跌至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金属期货价格也继续走低。受此影响,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下跌近10%,全球最大的铜业上市公司弗里波特-麦克莫兰铜金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跌了18%。世界第三大铝业生产商美国铝业重挫13%。现在全球企业盈利水平已经从高位回落了15%,而当天公布的公司业绩报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忧虑情绪。 22日有四家道指成份公司公布业绩报告。制药企业默克公司宣布,第三季盈利下降,并将裁员7200人以降低成本,默克的股价下跌6.5%。全球第二大商用飞机制造商波音报告,由于商用飞机部门的生产陷入停顿,上一季度盈利同比锐减38%,波音下跌了7.5%。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虽然报告,得益于3G iPhones手机的销售表现,上一季度盈利同比上升5.5%,但其每股盈利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其股价下跌了7%。只有餐饮业巨头麦当劳公司宣布,销售势头强劲推动第三财季盈利增长11.2%,并对前景感到乐观。但普遍的卖盘压力下,麦当劳下跌了1.7%。此外,美联银行报告上一季度亏损239亿美元,其股价下跌6.2%。晟碟暴跌了32%,原因是三星电子宣布撤回收购该公司的提议。三 结论及建议 如今美国的七千亿救市计划至今并没有看出对股市有何帮助,反而更使投资者失去信心。这场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到金融危机,进一步到经济危机到底会不会重演20世纪30年代的那一幕,谁也不能在此刻说清楚。唯一可以说明的就是,千万不要以为现在已经是最低点了,盲目再进股市的后果可能就像1931年大家都以为股市不会再跌,又盲目进入已经190点的股市,最后成了“富人的萧条”,股市最终到了1826年的41点。因此,投资需谨慎。四 参考文献 [1] 张秀娈,陈新岗. 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美国经济史的影响[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5) . [2] 李宣松. 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与政策性原因分析[J]. 东方论坛, 1994,(02) [3] 李天铎. 对处于危机情势下和摆脱危机的公司经营活动的评估[J]. 管理科学文摘, 1995,(07. [4] 倪昕.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J]. 理论界, 2007,(10) . [5] 陈玮. 简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 [6] 李光耀.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政治性的[J]. 领导决策信息, 2002,(04) .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孙志君 )

2008-11-13dgfd

一、格林斯潘的个人简介 1.1格林斯潘的生平简介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26年3月6日生于美国纽约,高中毕业后考入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单簧,并成为职业演奏家。后来他放弃音乐,改为学习经济,并于1950年获得纽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于197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54年,格林斯潘与艾茵•兰德共同创办“汤森-格林斯潘经济顾问公司”。 1974年到1977年,他在福特的总统任斯内当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20世纪80年代中期,格林斯潘成为美国铝业公司董事会成员。 1987年8月11日格林斯潘就任联邦储备局局长。任内他渐进式的将联邦利率降到1%,之后渐进式的回升到5.25%。利率的升降,为格林斯潘一贯的主要经济政策手法。他导引下的美国经济经历过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泡沫和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他被老布什和克林顿提名多次。到2004年5月18日,小布什总统提名他继任,这是他的第五次继任联储局局长,是美国历史上前无所有的。 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卸任美国联帮储备局长。 1.2格林斯潘的生平事迹 格林斯潘是个“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一打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的“财神爷”。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美国的《财富》杂志在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时说道:“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美联储主席就成”。   新千年开始后的第四天,克林顿总统选择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克林顿继续任命格老理由是,格林斯潘在过去12年半的联储局主席生涯中,充分展现了三大特长,即专业技术、精密分析能力以及不失传统的常识判断。这项任命2月初获得参议院通过,格林斯潘届满时已经七十七岁,他创造了两项纪录:一项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联储局主席;二是联储局设立八十六年来任期最久的主席。 克林顿的这项决定,不仅立即获得国会两党领袖的支持,也受到经济、金融界以及主要传媒的一致欢迎。当然,克林顿的提名也是对格林斯潘长期以来主导美国货币政策的肯定。不少人认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格林斯潘的利率政策,某种程度上他已超越党派,成为美国经济舵手。格林斯潘总是对美国经济过热保持着一种警觉,只要一出现过热的迹象,他就会采取措施把温度降下来。他指挥着美国经济巨轮驶过了暗礁丛生的80年代,使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对于这一点,就连苛刻的批评者们也不得不承认,过去25年来没有人比格林斯潘更胜任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据统计,在全美四百多资深高级主管中,对格林斯潘的支持率是97%。《国家观察》杂志则说,经济如同军事,在这个战场上谁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明,但格林斯潘却是一个高明的统帅,他的判断对的多、错的少,这实在很难得了。不少美国人说,格林斯潘是影响力仅次于总统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二、自由市场政策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应当由私人来办,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易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率,同时也可以锻炼公民。而政府管理经济总是效率不高,而且更容易腐败。自由市场经济可以解决主要的经济问题,甚至自身就可以形成自发的秩序,从而最终规约市场的运作。自由市场经济不允许国家和政府从事主要的经济活动。 2.1格林期潘的自由市场政策格林斯潘的观点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市场是优秀经济的根基。在任的近20年中,格林斯潘给美联储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联储利率政策增加了信息透明度。过去,美联储对国家基准利率的调整不够透明,这使得金融市场主体无法形成对利率走势的理性预期,这也限制了联邦利率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现在美联储会对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迅速发出公告,并对货币政策做出详细阐述,这使得美联储的基准利率真正成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工具。第二,强化了美联储对自由市场的支持。格林斯潘改变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的基本假设。在格林斯潘看来,自由市场是正确贯彻货币政策最理想的地方。第三,成功运用利率政策工具,转变了宏观经济的传统模式。作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联邦基准利率在美国实施效果明显。它改变了经济高增长与高通胀相伴随的宏观经济的传统模式,使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现象。 2.2有关自由市场政策的评论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如今的金融危机表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有其偏颇之处。本来公司和银行管理不当,导致破产,由其经营者承担责任,让别人另起炉灶,有能力者胜出,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义。但是,当市场经济本身的运作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有可能引起经济危机、导致全社会的恐慌时,完全依靠市场自己来解决问题,可能付出的社会代价太大。所以,政府在适当的时候代表公共机构出来干预和救市也是必要的。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本身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它表面上没有经济危机,但实质上因为政府管制了经济的主要部分,官僚的权力太大,并且同样会主观随意地管制经济,有可能带来全社会的低效率和经济萧条。苏联及东欧的经济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则有幸在30年前开始了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计划经济可以在局部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部门显出某些优势,但总体上会扼杀社会经济效率、个人创造性和积极性。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基本体制上的差别仍然明显。保持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效率和创造性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在监管市场规则和维护工商业道德方面的职责,而不是放任自流,才是救世之道。这次金融危机爆发,至少能够说明,美国在经济运行和监管的技术层面上,存在巨大的失误。但是否这就能够说明自由市场理念是错误的呢?这次危机会彻底动摇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信念固有的坚持吗?即使是最彻底地主张自由市场的人也会承认,政府在市场中不起任何作用的时代早已结束。因为,自由市场经济里的“自由”,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毫无约束的“自由”,而只能是规则之下的“自由”。本轮危机常被说成是放松监管的结果,但它同样也是以前实施的、注定会造成恶果的干预的产物。由于优质抵押贷款行业被房利美和房地美垄断,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增长。两房是由政府创立、受政府监管、实际上受到政府担保的机构。证券化是为了绕过资本方面的要求。但它也创造出了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显然需要更为完善的监管,但政策制定者应当谨防意想不到的后果。市场是试验场,也往往是错误的发生地。市场的优越之处,并非因为它具有完美的效率,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奖励成功,淘汰失败”的机制。 附录:格林斯潘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的大事件 1987年8月11日,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   1990年7月,美国经济进入一次短暂、温和的衰退。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国际油价飙升。   1991年3月,美国经济衰退结束,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创纪录的经济扩张。   1994年2月4日,美联储首次公开宣布调整其货币政策杠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6年9月,格林斯潘说服同僚放弃了升息计划。他指出,当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政府表面的统计数据,这将使失业率下降,同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1996年12月5日,格林斯潘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股市上涨反映了“非理性繁荣”。华尔街股市应声而跌,但随后回弹。   1998年9月29日,美联储开始连续三次快速降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一家大型对冲基金濒临倒闭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创11722.98点历史最高纪录。随后几个月中,股市陷入低迷,账面价值损失近万亿美元。   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在两次决策会议间隙中,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它表明在经历股市下跌、商业投资下降后,联储开始实施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   2001年1月25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说,当年巨大的财政预算盈余(但最后未能成为现实)为减税提供了空间。此举使布什政府的1.3万亿美元减税提案在国会获得通过。   2001年3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结束。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格林斯潘在欧洲参加一个会议后回国,途中被迫改变航向。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发表声明,宣布美联储准备为处于金融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   2001年11月,美国经济衰退停止。但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竞相削减劳动力成本,导致失业率上升。   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一45年来最低水平。联储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并抵御潜在的通货紧缩威胁。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采取每次25个基点的系列升息步骤,逐渐淡化其经济刺激政策。 2005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他提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 参考文献:《能否延续传奇:格林斯潘的过去和美联储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雷达《格林斯潘错了,自由市场理念没有错》 南方都市报 苏振华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陶崇山)

2008-11-13asdsad

1. 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 30年代前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改用不兑换的纸币流通制,加上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极度混乱的局面。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国际地位稳固,黄金储备空前充裕。为了实现美国的贸易扩展,建立以美元为支柱国际货币新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战后世界贸易新格局,史称“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国家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是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此,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纪元。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1)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兑换黄金以及各国实行的可调节钉住汇率制,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2)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体系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即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3)确定了国际储备资产,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5)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3. 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今后新型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影响深远。(1)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规则的建立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古典金本位制的与浮动汇率的优点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2)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一个新型的开放的国际货币体系,为日趋封闭的国际贸易打入了一剂强心剂。促进了各国国内市场的开放,有助于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再度合作。(3)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同时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建立到1974年彻底崩溃, 总共运行了近30年,其崩溃决非偶然,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体系的缺陷所引起的:(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实行贸易扩长,操纵国际金融事务。(2)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先天性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会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3)固定汇率制成为美国向外输出通货膨胀的管道,因此加剧了世界通货膨胀,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致命的弱点是这一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办法对付“特里芬难题”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和逆差都会给这一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困难,这就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命运。 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1) 体系自身的缺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这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矛盾性显而易见。 (2)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60年代中期,又卷入越南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美国此时已全面丧失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1973年美国又爆发了经济危机,黄金储备也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锐减到110亿美元。缺乏充足的黄金储备做后盾,美元信誉危机四伏。 (3)美国通货膨胀加剧。  美国因发动侵朝越战争,财政赤字严重,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提价更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4)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出现“美元过剩”现象。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此外,美国从1965年后没有维持价格的稳定性,其他各成员国也不愿意长期服从美国的领导以牺牲本国利益等,也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症结所在。最终,1974年4月1日国际协定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总观布雷森林体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但“百尺之虫,死而不僵”,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虽然崩溃了,但其机构仍存,其功能仍在。 参考文献: [1] 陈江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再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2] 魏炳麒 王伟. 国际金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世界政治经济,2005. [4] 刘生峰.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 龙岩师专学报,2002 [5] 周文贵.国际货币制度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刘斌)

昵称:验证码:
参考文章